1941年8月,日军集结重兵,对我晋察冀抗日依据地施行强烈的秋季大“扫荡”。在此次大“扫荡”中,日军将“消除抗大”作为其要点方针之一,出动飞机在阜平、行唐、灵寿等区域撒放了10余万份《敬告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生诸君书》,对立大二分校的师生进行要挟威吓。
二分校自来到晋察冀敌后办学以来,为抗日依据地输送了大批军政兼优的干部,他们有的走向战场,有的安排和发起大众,稳固和展开了晋察冀抗日依据地。侵华日军喽罗冈村宁次扬言:“消除了抗大便是消除了边区的一半。”足见抗大的办学已成为日寇的“眼中钉”“肉中刺”。
1938年10月,抗日战役进入战略对峙阶段,日军开端逐步调整战略,将作战重心转向敌后战场,试图消除我敌后抗战军民。依据抗战形势展开的需求,决议由抗日军政大学组成第二分校前进晋察冀边区,对华北抗日战场的我军干部进行训练,并带领广阔大众,展开游击战役。
从12月下旬至次年2月,二分校共集结2000余人,分3个部队,从陕北动身,渡过黄河天险,打破同蒲路封锁线,前进到晋察冀抗日依据地。
从相对安靖的后方来到敌后办学,关于抗大师生来说,等候他们的是一场严峻的奋斗。
为提早习惯艰苦的敌后战役和学习日子,二分校师生们将东进的行军进程视为讲堂和练兵场。校长陈伯钧带领的第2部队,行进在敌人戒备比较紧密的区域。他们经过数个县,并趁暮色急行100多里经过同蒲路,于1939年1月28日抵达河北省灵寿县的陈庄一带。一路上,他们结合地势、敌情实地演练,让学员们在战役环境中经受锻炼。
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建造校园并展开教育,谈何容易。二分校教员周平回想:“黑板是可以拎着处处走的一块小木板。砖头便是凳子,膝盖便是桌子。只要能找到一个挂黑板的木钉或树枝,咱们的讲堂教学就可以开端了。”便是在这样艰苦粗陋的环境中,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战术。
校园驻地散布在西起灵寿县团泊口,东至行唐县阎庄的20余个村子。因为敌人重复“扫荡”,校园常常缺粮少食。生计的困难没有阻挠二分校的展开壮大。在灵寿陈庄一带,有二分校师生进驻的村庄,总会让人感受到一股汹涌的力气——大街是整齐的,院子是洁净的,墙面上有抗日的标语,师生们以昂扬心情和坚定信念在这里学习日子。正如《抗日军政大校园歌》中的那句歌词:“像黄河之水,汹涌汹涌,把日寇驱赶于疆土之东!”
陈伯钧曾在二分校周年纪念会上总结二分校环境特色:“一、校园住址离敌人最前哨缺乏百里,常常有被敌突击之或许;二、敌机经常照料咱们,枪炮声不断听见……”
1939年9月,二分校刚到晋察冀边区不久,就进行了一次反“扫荡”战役,这便是闻名的陈庄战役。
25日,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及伪军一部1500余人,绕山间小路狙击陈庄。27日上午,二分校第1大队3队的一个区队正在陈庄东南的头道沟上“小哨课”(以区队为单位担任一个方向的戒备使命,其间少量人员放哨,其他人员上课),发现敌情后当即开战阻击敌人,并向陈庄报警。其时,我主力部队距敌不远,第1大队一部敏捷抢占日军狙击陈庄必经的南山头,使用有利地势展开阻击,有用迟滞了敌人的进攻,保护全校及当地机关和驻地大众安全搬运,并为我军主力援助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28日,日军撤离时,遭到我军第120师主力部队的埋伏。二分校学员合作战役,向日军建议进犯,激战至30日,全歼被围日军。战役中,二分校学员出色完成了阻敌和袭扰使命,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。
1941年8月至10月,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一次大“扫荡”,二分校师生们采纳涣散游击的办法应对。在此期间,校长孙毅带领校直属队与抗大第2团等部队坚持在冀西区域的奋斗。他们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,翻大山、走小路,接连行军,进行紧迫包围7次,巨细搬运40余次,行程1000余里,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谷里兜圈子,使敌人疲于奔命。反“扫荡”成功结束后,有500多名学员结业分配到部队,走上战役岗位。
“学好身手,好上前哨去。”这是为抗大第四期开学的题词,广阔抗大学子也将自己的结业答卷写在了抗日战场上。
1942年5月1日,日寇开端对冀中军民的张狂大“扫荡”,抗大第3团的学员王东沧等人在此刻回来安平县。临行前,校园领导对他们说,这期的学习课程已根本结束,但不能正式结业,结业查核的答卷只能由你们回去后,用反“扫荡”的奋斗实践来填写。
王东沧回到安平常,日军在这里常常性保持着一个大队的军力和数千伪军来驻扎。他们简直天天都会出城活动,或“扫荡”,或掠夺。一到安平,王东沧就和当地县委及县游击大队等团结起来,积极展开游击奋斗。他们三五人、七八人一组涣散荫蔽,白日钻地道,晚上出来冲击敌人,安排锄奸,教育和发起大众,增强了军民抗战的决心。不久,在上级的指示下,王东沧带领县游击大队突击驻安平的日伪军。他们使用城内敌军军力空无之际,出乎意料发起进攻,消灭1个伪军中队,俘敌300余人。
抗大二分校培养了2万余名军政干部,实践做到了“抗大抗大,越抗越大”。这一群结业学习成员如星星之火,补充到抗日部队里,为依据地的展开和抗打败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